电脑疯子技术论坛|电脑极客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无线路由:关于WDS,Repeater等模式的说明【转】

[复制链接]
电脑疯子 发表于 2012-2-24 14: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如果不用无线路由连接宽带似乎是很不popular了,当然Wifi/WLAN的应用是极其的方便啊,越来越多的手指设备比如手机上都有了Wifi的功能。

可是,你也没有尝试过WLAN的中继扩展呢?相信下面的内容能解你所惑。

在DD-WRT,OpenWrt和Tomato里出现一些新的模式,如Client, Client Bridge, WDS, Repeater, Repeater Bridge模式

据知,对于Client, Client Brigde模式,副Router不具有AP功能,只能使用有线连接。

问题是:
1)对于WDS,副Router是否具有AP功能?
2)如果WDS模式,副router也具有ap功能的话,那和repeater模式有何区别?
3)听说WDS会损失一半的无线速度,repeater呢?

为了论述方便,先假定有两个无线路由器,分别是 R1 和 R2,R1 的 WAN 口具有 Internet 连接并且工作在 AP 模式,R2 通过无线模块和 R1 相连。

Client:
R2 的无线口是 R1 的客户,此时 R2 无 AP 功能,R2 工作在路由(三层)方式,R1 和 R2 分属不同 IP 网段,确切地说它们在不同的冲突域中。

Client Bridge:
R2 的无线口是 R1 的客户,此时 R2 无 AP 功能,但 R2 工作在桥接(二层)方式, 可以将 R1 和 R2 置于同一 IP 网段,确切说它们位于同一冲突域。

WDS:
特殊的桥接方式, 必须修改 R1 的配置,让其工作在 AP+WDS 模式下, R2 才能使用 WDS 与之相连,同时 R2 也能作为 AP。同样可以将 R1 和 R2 置于同一 IP 网段,确切说它们位于同一冲突域。

Repeater:
类似 Client,但同时还能用做 AP。

Repeater Bridge:
类似 Client Bridge, 但同时还能做 AP。

所以:
1. Client 和 Client Bridge 不能作为 AP, 所以不能扩大 R1 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 WDS, Repeater 和 Repeater Bridge 则可以。
2. Client, Repeater 使得 R2 工作在三层,而 Client Bridge, WDS, Repeater Bridge 使 R2 工作在二层。
3. 如果 R1 在别人家里,只能在 AP 模式下工作,R2 就不能配置成 WDS 模式去ceng。如果 R2 只接有线客户,可以使用 Client 或者 Client Bridge; 如果 R2 还需要提供无线接入,就必须使用 Repeater 或者 Repeater Bridge.

至于无线带宽的问题,由于接入到同一个 AP 的所有客户共享带宽(包括 AP 自己)。所以如果有 n 个客户同时要发送数据的话,每个客户只能得到 1/n 的带宽。若 R2 工作在 WDS 或 Repeater 下,有个无线客户向 R2 发送数据,R2 一边收又一边要向 R1 发送,这样这个无线客户就只能使用 1/2 带宽了。

假如R1上是设置了dhcp,网段是192.168.1.0

如果是client模式,

我的r2得到一个ip是 192.168.1.x

我是通过有线连接到R2上的,我的R2上,设置它内网的ip段,是192.168.2。0,我可以在r2上设置dhcp。

那么我就可以得到 192.168.2.X的ip,

这时候连接到r2的的pc,是可以上网,等于通过2次的nat上网

至于 Adhoc,是一种点对点的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信的双方都要设置成 Adhoc 方式,只要在同一 channel,就可以直接通信,无需 AP 的参与和管理。无线路由器一般不会工作在 Adhoc 下, AP 模式是更好的选择。

一般都是两台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在无 AP 的环境下要互联,此时 Adhoc 才能派上用场。
tang404139373 发表于 2012-2-26 0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3_238:}完全看不懂那,,{:3_232:}
king2347 发表于 2012-5-20 2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收藏,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VIP|电脑疯子技术论坛 ( Computer madman team )

GMT+8, 2025-1-24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