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英文名为“Device Driver”,全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它是一种特殊的程序。首先其作用是将硬件本身的功能告诉操作系统,接下来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硬件设备电子信号与操作系统及软件的高级编程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当操作系统需要使用某个硬件时,比如:让声卡播放音乐,它会先发送相应指令到声卡驱动程序,声卡驱动程序接收到后,马上将其翻译成声卡才能听懂的电子信号命令,从而让声卡播放音乐。
所以简单的说驱动程序提供了硬件到操作系统的一个接口以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因为驱动程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都称“驱动程序是硬件的灵魂”、“硬件的主宰”,同时驱动程序也被形象的称为“硬件和系统之间的桥梁”。
二,我是否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只有通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才能控制电脑上的硬件设备,所以说电脑的每一个硬件都离不开驱动程序。不过有些读者会想:“并不是每一个硬件都需要驱动程序才能工作的,我的CPU和硬盘就从来没有安装过驱动程序。”或者是遇到这种情况:“我的USB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直接插上去就可以使用了,从来不用我安装驱动程序”,甚至还有人说:“我没有安装任何驱动程序,但我的电脑照常可以使用啊!”。
其实这些都只是一种假象!我们来一一解答。
CPU等设备为什么不用装驱动程序?
看看,先从控制面板进入“系统属性”,然后依次点击“硬件”——“设备管理器”。
在这里显示了你电脑里的所有硬件,你随便点击任何一个硬件,比如处理器(CPU),然后点击“驱动程序”选项,就可以看到你的CPU驱动程序的一些信息了,再点击其中的“驱动程序详细信息”。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详尽的驱动程序的信息,有它的供应商、文件版本、发行日期等等,甚至还有具体的这个驱动程序文件的所在位置。你是否会感到莫名其妙:“我并没有安装CPU的驱动程序啊,它怎么来的?”
其实在安装操作系统的同时,操作系统已经不知不觉的帮你给一些常用的硬件安装上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已经包含了很多常用的硬件设备,如鼠标、键盘等设备的驱动程序,更别说不可或缺的CPU和硬盘等硬件。而高版本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XP甚至还包含了很多显卡、声卡和网卡等设备的驱动程序,所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有些用户安装完高版本的操作系统后,甚至不用安装任何驱动程序就可以正常使用。
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隐形的驱动
而USB设备等硬件只要插到电脑就可以使用,是因为操作系统支持即插即用。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是INTEL开发的一组规范,它赋予了计算机自动检测和配置设备并安装相应驱动程序的能力,当有设备被更改时能自动通知使用该设备的程序当前设备的状况。将该服务的状态在系统中保持“自动”时,系统会自动为硬件设备分配需要的资源和安装驱动程序,版本越高的操作系统支持的即插即用设备也就越多。所以其实USB设备等硬件同样需要驱动程序的支持才能工作,只不过给它们安装时是在后台工作。
有了高版本的操作系统,我是否还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现在可以知道上至中央处理器,下到小小的一块网卡一个鼠标,他们每个背后都有一个驱动程序在默默地支持着。那么既然高版本的操作系统这么“厉害”,是否我们只要安装一个高版本的操作系统,就不用再安装任何硬件的驱动程序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硬件的更新总是领先于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版本的更新,并且硬件厂商为了提高其硬件产品的性能和兼容性,也在不停的发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比如ATi就固定每一个月发布一款新版本的催化剂显卡驱动。所以当一些新型号的硬件不能被操作系统识别,或者有一些硬件(不管是老型号的还是新型号的)虽然能被识别并能正常工作,但由于操作系统包含的驱动程序版本一般较低,不能完全发挥这个硬件的性能和提高它的兼容性,这些情况我们就必须为其手动安装上合适版本的驱动程序。
三,驱动程序的分类
驱动程序按其服务的不同硬件对象,可以分为主板驱动、显卡驱动、声卡驱动等,按操作系统的不同也可以分为For Windows 98/me、For Windows 2000或For Windows XP等,这些大家应该都知道。不过驱动程序里还有公版驱动程序、非公版驱动程序和正式版驱动程序、非正式版驱动程序之分。
在解释公版驱动程序和非公版驱动程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版和非公版。公版就是完全依照芯片厂商推荐的布线方法和元器件位置生产出来的型号,非公版则是产品厂商采用自行设计的布线及元器件配备方案生产出来的型号。由于显卡领域的特殊情况,所以这里的公版和非公版更多指的是显卡产品。
而公版驱动程序就是芯片厂商按照公版设计编制的驱动程序,由芯片厂商发布,如nVIDIA的ForceWare驱动和ATi的催化剂驱动,公版驱动程序一般适合于所有采用该核心芯片的产品,所以既可以用在公版产品上,也可以用在非公版产品上。非公版驱动程序则为产品厂商为其产品量身定做的驱动程序,由产品厂商发布,一般只能用在自己品牌的产品上。
公版驱动程序的兼容性较好,并且性能通常很出色,更新速度快,比如ATi每一个月就更新一次其催化剂显卡驱动。但如果产品采用了某些独特的设计,由于采用的自行设计的布线及元器件配备方案,因此采用产品厂商为该产品量身定做的驱动程序性能应会高于公版驱动程序,而且厂商自行开发的驱动程序可能附带有专门针对自己产品系列的各种控制设定程序,调节比较方便。当然有些厂商所发布的自己的驱动程序仅仅是在公版驱动程序内核基础上做一些自己的外部包装,几乎可以看作换了个标志的公版驱动,自然,性能也与公版几乎完全相同。不过近年来由于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并且从开发周期上考虑与其最主要的成本原因,现在生产厂商很多都采用了公版设计。
正式版驱动程序比较好理解,就是厂商正式发布出来让用户使用的驱动程序版本,它一般都经过严格的测试之后才会发布。非正式版驱动程序则与其相反,是正式发布之前的测试版本,所以也叫做测试版驱动程序,它还分成两种:公开发布让用户来进行测试的,称为Beta版(β版);软件开发商内部自行测试的版本,称为Alpha版(α版)。
四、安装驱动程序顺序的学问
驱动程序的安装顺序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不仅跟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还会对系统的性能有巨大影响。——在平常的使用中因为驱动程序的安装顺序不同,从而造成系统程序不稳定,经常出现错误现象重新启动计算机甚至黑屏死机的情况并不少见。而系统的性能也会被驱动程序的安装顺序所左右,不正确的安装顺序会造成系统的性能的大幅下降。
第一步,安装操作系统后,首先应该装上操作系统的Service Pack(SP)补丁。我们知道驱动程序直接面对的是操作系统与硬件,所以首先应该用SP补丁解决了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这样才能尽量确保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无缝结合。
第二步,安装主板驱动。主板驱动主要用来开启主板芯片组内置功能及特性,主板驱动里一般是主板识别和管理硬盘的IDE驱动程序或补丁,比如Intel芯片组的INF驱动和VIA的4in1补丁等。如果还包含有AGP补丁的话,一定要先安装完IDE驱动再安装AGP补丁,这一步很重要,也是很多造成系统不稳定的直接原因。
第三步,安装DirectX驱动。这里一般推荐安装最新版本,目前DirectX的最新版本是DirectX 9.0C。可能有些用户会认为:“我的显卡并不支持DirectX 9,没有必要安装DirectX 9.0C”,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把DirectX等同为了Direct3D。
DirectX是微软嵌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接口(API),DirectX由显示部分、声音部分、输入部分和网络部分四大部分组成,显示部分又分为Direct Draw(负责2D加速)和Direct 3D(负责3D加速),所以说Direct3D只是它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而新版本的DirectX改善的不仅仅是显示部分,其声音部分(DirectSound)——带来更好的声效;输入部分(Direct Input)——支持更多的游戏输入设备,并对这些设备的识别与驱动上更加细致,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状态和全部功能;网络部分(DirectPlay)——增强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提供更多的连接方式。只不过是DirectX在显示部分的改进比较大,也更引人关注,才忽略了其他部分的功劳,所以安装新版本的DirectX的意义并不仅是在显示部分了。当然,有兼容性问题时另当别论。
第四步,这时再安装显卡、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等插在主板上的板卡类驱动。
第五步,最后就可以装打印机、扫描仪、读写机这些外设驱动。
这样的安装顺序就能使系统文件合理搭配,协同工作,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性能。
另外,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设备也是有专门的驱动程序,特别是一些品牌比较好的产品。虽然不用安装它们也可以被系统正确识别并使用,但是安装上这些驱动程序后,能增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并提高稳定性和性能。
比如微软的鼠标驱动IntelliPoint,不仅可以自己重新定义鼠标每一个按键的功能,还能调节鼠标的移动速度,这点对于一些游戏玩家十分重要——比如玩FPS游戏时能否迅速准确的把准星定位在敌人的头上,这就看你对自己鼠标的移动速度的把握了。
所以如果你的这些产品有驱动程序的话,别浪费了,把它们也安装上去吧。 |
|